1月19日下午,由“中学生英才计划”全国管理办公室、省级管理办公室、各实施城市市级管理办公室和各培养高校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的,“2024年河北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线上推进会”成功举办,标志着首届“河北省中学生雏鹰计划”相关选拔工作全面启动。
推进会上,全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季士治就“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及政策”进行了解读;河北省级管理办公室主任、河北省科技馆馆长冯辉就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河北试点省实施情况及省级“中学生雏鹰计划”培养工作进行了介绍;省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刘涛就2024年的培养工作,对各市级管理办公室和培养高校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议。
冯辉指出,实施英才计划是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科技教育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河北省科协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建立联席工作会议机制,组建省、市两级管理办公室,将顶层设计、协同配合、工作落实和过程管理实现有机统一,全面贯彻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宗旨和目标,确保英才培养取得实效。
2024年,河北省科协、省教育厅联合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四所省内骨干高校,在扩大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河北省试点工作规模的基础上,启动开展省级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河北省中学生雏鹰计划”),面向省内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地招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学科共80名学员,扩大“英才计划”覆盖面,惠及省内更多优秀学子,推动我省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刘涛指出,各市级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属地中学的工作指导,建立健全协同培养机制,加强生源学校和培养学校的沟通联系,促进中学和大学的联动协作,保障推荐、选拔、培养等工作顺畅开展;要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构建本地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各培养高校要把开展“英才计划”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尽快开展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方案制定、学生选拔培养和成效评价等,特别是在人员、经费、政策、资源等方面予以倾斜,提供坚实保障。要明确选拔标准和培养目标,把真正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学生选拔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和探究意识,达到知识、能力、毅力的全面提升,有效推动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悉,“中学生英才计划”全称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是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于2013年共同组织实施的人才培养项目。“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基础学科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的重点发力目标,培养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入选该项目的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首先选好学科、导师进行报名,经过学科潜质测试、面试层层筛选后,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进入到导师所在高校的实验室,接受导师及其团队的面对面指导。
“中学生英才计划”河北试点省工作自2016年启动实施,先后有69名高校导师及助理导师参与计划,累计选拔培养英才学员236名。为推动高校和中学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常态化、制度化,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广“英才计划”工作模式 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科协和省教育厅结合我省实际,从2024年开始,扩大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的规模,并启动开展省级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河北省中学生雏鹰计划”)。 “雏鹰计划”与“英才计划”相比,除部分选拨条件的量化指标略有降低,在培养学科、周期、方式和学员人数等方面均保持一致。(文/图 河北省科技馆 刘燕 陈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