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10月10日,保定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师生走进河北大学星火馆(护理学院),在学院老师与志愿者的专业引导下,沉浸式学习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关键急救技能,为生命安全筑牢防线。
活动现场,河北大学星火馆(护理学院)的老师与志愿者们精心布置教学场地,心肺复苏模拟人、异物梗阻急救模型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在心肺复苏教学区,志愿者借助图文并茂的课件,先向同学们讲解心肺复苏的适用场景——当遇到他人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等紧急状况时,需迅速开展急救。

随后,志愿者分步演示“判断意识与呼吸”“呼叫急救支援”“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核心步骤。在模拟实操区域,多名学生同时进行胸外按压练习,志愿者们或蹲在一旁细致指导,或用手机记录操作要点以供学生后续复盘。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志愿者着重强调儿童与成人心肺复苏在按压深度(约5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上的差异,还通过错误操作案例,引导同学们规避常见误区。


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区同样热闹。志愿者结合小学生进食时易误吞糖果、坚果等异物的日常场景,用模型演示成人对儿童实施急救的标准动作:从背后环抱患儿,双手掌心向内交叠,置于肚脐与剑突之间,快速向上向内挤压,借助肺部残留气体形成的气流排出异物。现场,志愿者们亲身示范动作要领,同学们围站四周,仔细观察学习。为让同学们切实掌握技能,现场设置“实操体验区”,志愿者一对一指导同学们使用模拟道具练习,纠正手部位置、发力角度等细节。


保师附小带队老师表示,此次走进河北大学护理学院,让孩子们在专业氛围中接触规范的急救知识,不仅提升了自我保护能力,更激发了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与重视,这种“走出校园学安全”的实践形式,让安全意识真正扎根孩子心中。
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始终以传播科学急救知识、践行社会责任为己任。此次邀请小学生走进校园,就是希望依托专业资源,让急救教育更早惠及青少年。


未来,护理学院将持续开放教学资源,开展更多面向中小学生的急救科普活动,让急救技能成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盾牌”。

文章主题词:
高校星火馆
保师附小
河北大学星火馆
急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