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创意之花在“雪如意”绚丽绽放

本文发布于:2025-08-13 来源:冀云

选手们正在检测设备,准备参加APM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8月11日,为期两天的第17届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张家口冬奥村标志性建筑“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顶峰激情开赛。来自全省各地的993支参赛队、1923名青少年选手汇聚于此,共同探索机器人技术与创意设计的无限可能。

8月11日,第17届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顶峰启动。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前沿挑战,精彩纷呈

本届竞赛紧跟科技前沿热点,设置了APM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机器人工程挑战活动(RECA)、WRO常规赛、“智航冀途”编程赛、“智翔云巅”挑战赛、机器人创意比赛、创意编程比赛和智能设计比赛等丰富赛项。

参加活动的嘉宾观摩APM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无论是智能对抗的激烈角逐、创意设计的奇思妙想,还是任务挑战的精准操作、编程竞技的智慧比拼,都全方位考验着选手们的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科普大课堂。同期举办的人工智能主题科普报告和科普研学活动,为选手和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科技魅力的机会。

创意迸发,解决身边事

在机器人创意比赛和智能设计比赛现场,记者看到了青少年们构思巧妙的创意和老练沉稳的操控。尤为亮眼的是,选手们的作品高度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用科技智慧解决身边难题,充分彰显了河北青少年扎实的科学素养和蓬勃的创新活力。

在机器人创意比赛现场,裁判为参赛选手作品打分。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智能论语走马灯》——让经典“活”起来。石家庄第四十四中学的底夏叶、王子轩带来了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作品。“灵感来自语文课,《论语》的智慧博大精深,但背诵对有些同学是挑战。”底夏叶介绍道,“我们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按下按钮,步进电机带动古色古香的走马灯缓缓旋转,同时MP3模块播放《论语》原文朗诵与讲解。更妙的是,内置的超声波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使用者坐姿,一旦“低头族”出现,便会及时提醒,守护健康学习。

沧州市迎宾路第二小学选手在测试校园智能图书漂流机器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校园智能图书漂流机器人》——送书到身边。沧州市迎宾路第二小学的贾鹤瑞、胡明睿等三位小选手瞄准了校园借书难题。“热门书抢不到,冷门书找不到,跑图书馆也费时间。”贾鹤瑞说。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小巧的“图书漂流员”:履带驱动,智慧送书!它装备超声波雷达和颜色传感器,能自主导航、灵活避障,穿梭于教室走廊。识别书签颜色(红色文学、黄色工具、蓝色科普)后,它能精准匹配数据库,快速配送书籍,将找书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华北油田供应学校选手展示其作品《智能防沉迷神器》。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智能防沉迷神器》——守护“睛”彩世界。华北油田供应学校创意小队的任一辰、贺丽娜、柳欣杨关注到手机依赖问题。“手机便利生活,但过度使用伤眼又分神。”任一辰解释道。他们利用乐高和3D打印技术,打造了一套智能防沉迷系统:超声波传感器监测用户与手机距离。一旦低于30厘米安全线,防沉迷机制触发,主控器立刻指挥电机旋转,让手机屏幕倾斜或翻转,趣味性地“打断”沉迷。这个小发明旨在帮助用户,尤其是青少年,养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科技筑梦,未来可期

机器人技术作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核心,正深刻改变着世界。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自2009年创办以来,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规模持续扩大、项目不断创新,已成为全省极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技品牌活动。

选手们参加机器人工程挑战活动(RECA)。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河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华世勃在致辞中强调,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展示自我、熔炼团队的宝贵平台。它不仅是一场技术的比拼,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创新的实践和团队的合作。在这里,知识转化为能力,奇思妙想变为现实作品;在这里,大家能真切感受科技魅力,体验创新乐趣,收获成长的喜悦。

选手正在参加“智翔云巅”无人机挑战赛。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本届竞赛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北省委、省科学院联合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馆、张家口市科学技术协会、张家口市崇礼区政府、张家口兴垣集团共同承办。

文章主题词: 机器人 创意之花 绽放
(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