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小宣讲员
科学家故事宣讲

太行山上的绿意--追忆李保国科学家精神

所在学校: 保定市第三中学

以宣讲李保国精神为主题,介绍了“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教授与太行山农业的故事及精神。他扎根太行山35年,种出声名远扬的“富岗苹果”及多种农产品,助力多地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及全国农业发展。其扎根土地的奉献精神、科技报国的创新精神、心系人民的实干精神激励后人,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正传承其精神,续写科技报国篇章。

62 1

科学家故事宣讲

心系家国 砥砺前行

所在学校: 承德市南营子小学

李德发教授,承德市隆化县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构建了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在猪上的有效营养价值数据库,创建了饲料原料有效养分动态预测模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猪营养需要动态模型,主持修订了2004年版《猪饲养标准》,为我国养 殖业和饲料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科研论文206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8项。培养了154名研究生和博士后,指导的2名博士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过学习李德发先生的光荣事迹,探索优秀科学家的高贵品格和科学精神,给予我们启发,树立当代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55 0

科学家故事宣讲

《逐梦田野的“谷子英雄”——赵治海》

所在学校: 桥西区蒙古营小学

宣讲内容主要讲述了“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的事迹。赵治海出生于张家口怀来农村,因当地谷子产量低,农民难以饱腹,大学毕业后他便投身谷子杂交种研究。面对世界难题,他和团队创新用光温敏两系法培育高产杂交谷子,历经8年艰辛找到光温敏雄性不育株。2000年“张杂谷1号”诞生,产量大增,后又培育出20多个品种。“张杂谷”不仅在国内17个省区推广,还在非洲9国推广。赵治海的事迹体现了坚持和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激励大家向他学习。

26 3

科学家故事宣讲

追寻科学之光,传承精神之火

所在学校: 石家庄市北附学校

这篇宣讲作品以“追寻科学之光,传承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围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结合石家庄本地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展现了科学家们胸怀祖国、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作品通过讲述李振声、孙大业等石家庄本地科学家的故事,突出地方特色,激励听众以科学家为榜样,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28 2

科学家故事宣讲

马扬飚的科创追梦之旅

所在学校: 容西容兴高级中学

本文聚焦于科学家马扬飚在雄安新区的创新征程,展现其从清华园到雄安的科学梦想起航,以及在科技成果转化、绿色能源研发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作品以生动语言描绘科学家精神,激励人们为雄安新区及国家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15 0

科学家故事宣讲

心中最美的“花”

所在学校: 石家庄市北附学校

作品以“心中最美的‘花’”为题,讲述了赵国忠爷爷一生致力于棉花育种事业的故事。穿插了赵国忠爷爷为了收集稀有棉花种子而徒步跋涉的感人小故事,展现了他对棉花育种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最后,呼吁大家以赵国忠爷爷为榜样,找到心中那份最真挚的热爱,为梦想、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6 0

科学家故事宣讲

《百年京张——从詹天佑的“人字脊梁”到冬奥高铁的“智能血脉”》

所在学校: 桥西区下东营小学

本作品以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展现了中国铁路从自主崛起到智能领跑的壮丽史诗。1905年,詹天佑在西方技术封锁中开创性地设计“人字形铁路”与“竖井开凿法”,以低于预算40%的代价提前两年建成京张铁路,铸就了象征民族脊梁的钢铁动脉;百年后,京张高铁以350公里时速飞驰于燕山腹地,成为全球首条智能高铁。作品通过“人字脊梁”与“智能血脉”的双重意象,串联起詹天佑“不唯书、不唯洋”的实证精神与新时代科学家的创新基因。该作品以小学生本人深入学习知识、实地探索体验、鲜活案例讲解等方式,诠释了科技创新与民族精神的传承,激励广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守信念,以科学思维破解难题,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9 1

科学家故事宣讲

向屠呦呦学习:用科学精神点亮未来

所在学校: 承德县第二小学

以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其攻坚疟疾的科研历程,提炼“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文化传承、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内核,号召青少年从楷模事迹中汲取力量,培养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8 0